应用案例与研究进展
2016年3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 lineage tracing identifies endocardial origin of liver vasculature”。该研究利用遗传示踪技术并结合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发现了部分肝脏血管在胚胎发育期起源于心脏中的心内膜细胞,并揭示VEGFA/VEGFR2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肝脏血管的生成和肝脏的器官生长,为血管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更新日期:1970-01-01
建立MicroRNA miR-31条件性敲除和转基因小鼠,揭示了微小RNA(microRNA, miR)-31在多发性硬化和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这两篇研究成果同时在线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目分别为“MicroRNA-31 Negatively Regulates Peripherally Derived Regulatory T Cell Generation by Repressing Retinoic Acid-Inducible Protein 3”和“NF-κB-induced microRNA-31 promotes epidermal hyperplasia by repressing protein phosphatase 6 in psoriasis”。
更新日期:1970-01-01
2015年7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 “c-kit+ cells adopt vascular endothelial but not epithelial cell fates during lu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该研究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c-kit+干细胞的在肺的生理稳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更新日期:1970-01-01
利用Drd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多巴胺 D2受体(Drd2)缺失的情况下也会主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星形胶质细胞的两面性,关键就取决于该细胞中的多巴胺D2受体(Drd2)。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2年12月16日,《Nature》杂志,题为:Suppression of neuroinflammation by astrocytic dopamine D2 receptors via αB-crystallin。
更新日期:1970-01-01
请完整填写订购意向单,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